拼音:zì zài,zì zai
字?jǐn)?shù):2字詞語
自在的意思:
[ zì zài ]
自由;不受拘束:逍遙自在。[ zì zai ]
安閑舒適:他們倆的小日子過得挺自在。自在的解釋:
(一)、安閑自得,身心舒暢。
唐 杜甫 《江畔獨(dú)步尋花》詩(shī)之六:“留連戲蝶時(shí)時(shí)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五月十三日大水》詩(shī):“戢戢后池魚,隨波去難留,揚(yáng)鬐雖自在,江上多網(wǎng)鉤。”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一○九回:“ 賈母 眾人聽了,心中好不自在。”
(二)、自由;無拘束。
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光武帝紀(jì)三》:“因共扶 盆子 帶以璽綬, 盆子 號(hào)泣,不得自在。” 唐 李咸用 《游寺》詩(shī):“無家身自在,時(shí)得到蓮宮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大軍渡河》:“富與貴悉非所愿,但得自在足矣。” 陳毅 《示兒女》詩(shī):“九洲萬國(guó)共一球,東方自在西方囚。”
(三)、猶自然。
宋 蘇軾 《過溫泉》詩(shī):“石龍有口口無根,自在流泉誰吐吞。” 金 元好問 《三香亭雜詠》:“宮園深閉無人到,自在流鶯哭暮春。” 元 薩都剌 《題三氏小樓》詩(shī):“南來北去年年事,岸草汀花自在春。”
(四)、佛教以心離煩惱之系縛,通達(dá)無礙為自在。
《百喻經(jīng)·伎?jī)褐鴳蛄_剎服共相驚怖喻》:“以我見故,流馳生死,煩惱所逐,不得自在。” 唐 王維 《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》:“見聞自在,不住無為。”
